發表文章

達明一派Replay演唱會2021、《你還愛我嗎?》+安可

圖片
演繹《你還愛我嗎?》時把CD第七首〈你你我我〉提到第一首演唱。演唱會前達明在FB上讓大家上傳自己的照片用於這首的舞台上,大家可以看到喜歡達明的你你我我。 雖然很多人都已經上路,但看到各位作曲填詞人在片中祝大家聖誕快樂,還是願幻想彼此仍在面前。 之後是演唱會常客〈末世情〉, 「來日也許重逢 誰又會跟著誰 可永遠相聚 明白美景良辰 原是似煙像雲 終散去」 算是達明給分離的大家的安慰吧。 〈你還愛我嗎?〉也是傳唱甚廣的一首,現在的香港你還愛嗎?相信很多人的感覺也如歌中複雜吧。阿水的和音很讚,後面介紹樂隊時的閒聊有提到當年這段負責和唱的其實是家駒,忽然就很感慨,當初成名活躍於八十年代樂壇的各路歌手,在三十五年後好像只剩下他們還會出新歌。 第五場明哥提到,《你還愛我嗎?》這個專輯的主題是愛與忠誠,〈同黨〉的畫面是各種顏色的握手和舉手,配上歌詞實在是讓人想起這幾天某位女士的發言啊。 去年的演唱會明哥跟聽眾分享了《暴政》這本書,這次就分享了《平庸之惡》,提到勒粹戰犯艾希曼認為自己「實際上,我沒有殺過一個人」。這就解釋了〈沒有張揚的命案〉是如何發生的。 每次聽到明哥說自己平時不怎麼讀書,因為搞演唱會才找書來看,我就很想吐嘈應該是平時讀了很多書都用演唱會上吧。演唱會引用的《1984》、西西的詩(去年的而且意境完全切中)和張愛玲不是隨便看看就能選出來吧。 〈命案〉後接著演唱〈禁色〉,那個氣氛真的很沉重。再下接的〈血色薔薇〉和〈愛煞〉就像在崩壞的末世中人們在依偎相擁掙扎存活的感覺。 最後接上〈半生緣〉就有種紛擾半生後回望的恬靜感,希望能看到那天吧。 說起來這首是《頭條新聞》剪MAD時用得最多的配樂,由此可知是對中港關係的描寫有多傳神。 居然沒找到甚麼版本,不過這個也滿有趣的w 滿喜歡這個版本的。 我也滿喜歡這個演唱會的,可惜只能看錄影了。 居然找不到這首的Live。 這首的影像讓我滿不安的…… 《你還愛我嗎?》完結和安可間的過場,是雨聲伴着張愛玲的另外三段: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,於千萬年之中,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,沒有早一步,也沒有晚一步,剛巧趕上了,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,惟有輕輕地問一聲︰「噢,你也在這裡嗎? 我要你知道,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着你的,不管在什麼時候,不管在什麼地方,反正你知道,總有這麼個人。 雨聲潺潺,像住在溪邊,寧願天天下雨,以為你是因...

達明一派Replay演唱會2021、《我等著你回來》

圖片
去年Replay時明哥有說過這次的演唱會源於外國的一種做法:把專輯從頭到腳演繹一次,跟歌迷一起回顧自己的音樂作品。每次選兩張,四年就能回顧完8張專輯了。上次是《意難平》/《神經》,今次是《我等著你回來》/《你還愛我嗎?》 身為跟達明成立同年出生的歌迷,沒能看到這些專輯誕生於怎樣的時代和社會氣候,儘管買齊也聽過裡面的每首歌,但還是隔了點什麼,有一半不太能有共鳴。而人嘛,當然比較常聽有感覺那些,所以這系列的演唱會也給了我機會去以專輯為單位咀嚼每首歌。也許年紀大了,有些歌重聽會訝然自己以前為什麼會忽略了它。例如〈神奇女俠〉我以前會覺得有點莫名,現在聽卻很能認同XD 〈那個下午我在舊居燒信〉以前只覺得調子很紓緩,現在聽才能品出那份酸楚惆悵和壓抑。 我買了20 21 25(直播)26,20號很冷又下雨,據說那個冬至的颱風要殺到,所以很大風,頗有淒風苦雨的感覺。這次的紀念品難得比較感興趣,但我來得晚了,買紀念品的隊伍已經截龍,散場時想要的東西已經賣光了,只好買了專輯其他明天早點過來。結果21號我7點15分已經殺到了,天氣回暖但我怕晚上還是穿得略厚,結果走過來已經出了一身汗,幸好任務達成,入手了徽章和T。最後一場又回歸濕冷下雨的天氣,但會場卻滿熱的,熱到我要脫外套。明哥這幾天也不停勸敗,聽了幾天「東西很重,不要讓我們搬回去呀」和「買咗口罩未呀,下次戴來看演唱會」後,本來不打算買口罩的我還是腦波弱買了全套口罩回去。(掩臉) 第一場隔壁坐的是一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女士,進來時滿手都是剛買到的戰利品,害我羨慕地看了很久……第二場時隔壁是一對45左右的男女,最後一場隔壁是三個20多的女孩,前面是一個頭髮都白了的男人,看到比我年輕的觀眾真是莫名欣慰(欸)她們還拿出單反拍照!好想問她們要照片(喂) 香港已經不是那個香港,而是美麗新香港,所以一開始我們先坐飛機回到1987年,達明一派在那兒等著我們XD 《我等著你回來》是按着CD的次序唱的,一開始先嗨了兩首,但第一場的麥高風收音有問題,明哥還在適應,加上第一場觀眾還未轉換過心情來,所以嗨不起來XDbbb 第二場大家就很快進入狀況,很有反應了。 相信看過演唱會的各位都對〈今夜星光燦爛〉的特效不陌生。 不過這次變成了放完煙花的維港景色被飄揚的紅布包裹。 第一二場還未有這個,在第五場才看到的〈溜冰滾族〉舞台。 看直播時順手拍到的近鏡,機長服的...

2017 達明卅一派對、觀後感

圖片
達明睽違了五年後又再開騷,怎麼也要支持的,更何況看報導說他們今次會加入舞蹈元素,還是跟容祖兒的御用排舞師High King合作,真的讓人期待無比。 而他們沒有令粉絲失望。 一開始是放著白光的《我等著你回來》,然後上面的屏幕閃過一段段文字:1949字,有一首歌紅遍北方大地,白光的《我等著你回來》。1949年,一個PARTY趕走了另一個PARTY,建立了一個共和國。1949年,喬治·歐威爾寫了本名為《1984》,描述一個反烏托邦式的社會。 而1984也是簽署《中英聯合聲明》的年份,也是達明一派組成的年份。 「誰控制過去,誰就控制了未來; 誰控制了現在,誰就控制了過去。」 1984 背景就此介紹完畢,達明就給了我們一個震撼有力的進場:   對,就是一群打扮得像紅衛兵的步操團先走進來,後面是一群拿著紅色小本子跳紅舞和揮動小紅旗的舞蹈員!還真敢啊!!(PS明哥的披風上寫著What's Happened) 就在一陣鼓點聲下,明哥悠悠開口了。 《四季交易會》 的歌詞仿佛在解構了那段時期的瘋狂,那個人兜售著遙不可及的實現理想社會主義的夢,讓眾人陷入癲狂,放棄思考的自由去盲從一切指令。儘管有少數清醒的人發現不對,但只能一起隨著大環境起舞。隨著時間的過去,理想的幻滅,夢醒的人們紛紛找著理由和籍口去掩埋這段瘋狂的歲用。 接下來的屏幕閃過: 老大哥在看著你,你還愛我嗎? 也許愛,但在被監視下為了安全,不得不裝著不愛。或者愛的只是某人在被監視偽裝出來的模樣,《 我有兩個 》可以說是反映著人們的矛盾內心。第三晚聽後有第二種聯想,歌中的「我」也可以是那飾點艷麗、粉飾太平的人啊,那個一臉正氣凜然地為理想獻身的人,可能當你愛上了,才會發現那面具下的臉樣貌全非。   後面《 你望我望 》、《 後窗 》和《 崩裂 》可以放在一起品味,   當凝視你的不是人眼,而是無處不在的CCTV的鏡頭,你心中會有甚麼感覺呢?《後窗》本是一個隔窗對望的曖昧故事,放在1984的語境中,就變成了人們對監控惶恐不安的心情。   明哥之前三場演唱會都是聚焦香港,而今次則和達哥一起放眼世界,唱出一些全世界皆存在的危機:政府的監控。看著中間轉來轉去的人眼和CCTV鏡頭,我不期然想到...

達明一派兜兜轉轉演唱會 part2 返黎就郁 觀後感

圖片
  (轉自 lamyip 的照片) 達明又再開show,身為上次還未看過癮的粉絲迷妹,當然又再買飛兩場通殺啦! 因為買得還算早,達明保佑(喂),兩天的位置都很不錯。第一天是正中位置,為全景最爽;第二天在走道旁,站起身時可以挪到走道邊不會被人擋到視線。 亞博館的音響比紅館好,很多很rock的效果做出來感覺完全不一樣,不會覺得"拆"而是聽覺上的震撼享受。 本來以為今次的改動不多,但達明給了我很多驚喜,而且大概因為幾個月前暖了身,這兩天狀態大勇。第一天可能樂隊的成員有變更,有此地方配合不過來,但到第二天已配合得很好了。 明哥臨場演出發揮得越來越好,達達也越發幽默可愛,兩晚的演出都讓人好享受。 我不是一個擅長作評論的人,所以只想說一句:「 達達、明哥,多謝你們給了觀眾一場超值又有意義的演唱會! 」         呃,還是要循例每首點評,在此感謝香港討論區echoes提供的 歌單 。 開場之前很有意思,放了一段噪音——近日的新聞報導、訪問、遊行口號、地鐵廣播,然後接到opening。 Opening: 離 後窗 寂寞的人有福了 (新增) 馬路天使 崩裂 (第二場沒唱) 溜冰滾族 這幾首跟上一場沒大分別,目的在炒熱氣氛,第一場大家都比較含蓄,第二場唱到《寂寞的人有福了》時我已開始在跳著揮手了。(掩面) 唱到這兒告一段落後,以達和明哥開始表演當眾換衫(笑) 達達強調他們不是露體狂,因之最下面有著底衫的!哈哈! 剛才的銀色軍裝是這次的新造型,在燈光下閃到我瞎眼XD!!超帥的,也很漂亮!! 接著以達換上黑色外套和飛機帽,配上一直穿著的學生百褶裙很有童趣;明哥則換上牛仔帽(還是三角帽?)和黑色斗篷,上面帶著閃閃銀光,又騷包又帥!!       第一場時明哥和以達的聊天時間比較多,明哥還向觀眾示範達達的外套是聲感的,有聲那些裝飾邊邊便會發光XDDDDD 繼續追尋 每日一禁果 (新增) 達明一派對 It's my party 接著還是達明的四個時期,沒了《甜美生活》換上《每日一禁果》,我覺得這是對現今社會狀況的一種控訴。不過說真的讓我調動起情緒...

香港海防博物館遊記 (二)

圖片
1941年12月8日 ,日本入侵香港,這場歷時十八日的戰爭被稱為香港保衛戰,詳細的資料可以在 維基 觀看。當時香港的守軍是由兩營英兵、兩營印度兵及兩營加拿大新兵組成,因為兵力不足,香港義勇防衛軍也加入備戰行列,總數一萬人左右,雖然都奮勇作戰,但還是不能抵抗數萬日軍的攻擊。   當時日軍由深圳渡河入侵,由於香港在該天早上才收到英國總部日本宣戰的通知,所以被打個措手不及。啟德機場被轟炸,英軍的飛機被殲滅,被估計能抵禦上十多天的醉酒灣防線(長紅線處)不到幾天便被攻破,英軍一路向南退守,在香港島跟日軍激戰, 現時博物館所在的鯉魚門砲台也是當時的戰場之一 (大概在圖中3字的地方,一會兒會貼一下文物徑的現場照XD)。最後英軍退守到香港島的南端——赤柱,港督見大勢已去終於投降。 順帶一提,香港是少數在二戰中出現白刃戰的戰場之一。   英軍在撤退時放火燒掉在九龍佐敦道的油庫,就是後面的煙霧所在處。順帶一提,這是中環皇后像廣場所攝。    投降的士兵都被囚於北角、深水埗、亞皆老街、馬頭涌的集中營,日軍只給他們很少糧食,他們日常只能穿著日軍發下的兜襠布,殘舊不堪的軍服只留在重要活動時拿出來穿一下。很多人都因飢餓或疾病死亡。 (對不起我該拍多點相片的orz)     光復後有些戰俘被餓到皮包骨,實在是慘絕人寰。 自二戰後,戰場主力已由海陸軍變為空軍,固定砲台的重要性下降,雖然香港仍保有一定的駐兵,但自此海防地位已不復往時。 對不起到最後好像只介紹了歷史……orz 因為時間不夠又犯懶所以沒怎麼拍到照片,我下次去時再補上喔QuQ 大概兩星期後這樣…… 咳,言歸正傳,2011年適逢香港保衛戰七十周年香港海防博物館在時,舉行了一個名為「 負隅頑抗 - 加拿大部隊與香港保衛戰 」的專題展,向為了保衛香港而命喪於此的加拿大士兵致敬!     除了照片外,還有士兵及其後人對該次戰事回憶的訪談,聽後讓人肅然起敬又傷感。 第二個專題展則是「 突破重圍-從香港到惠州 」,是講述數十名英國和中國軍官如何在香港投降不久,突破日軍的重重防守,由海路逃到盟軍控制...